转自湖北日报:https://news.hubeidaily.net/pc/c_2202063.html
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琳
1月25日,全省教育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推进会在汉召开。华中师范大学教授、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、湖北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砥在会上作专题辅导。一个多小时内,他结合大量教学实践案例,从数字化有何影响、数字化为何重要、数字化如何推进、数字时代的未来教育展望等方面,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。
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历史进程,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。“不仅我国在推进,世界多国都在推进,有些国家反应非常快,力度非常大。”吴砥介绍,以往的教育互动主要是师生互动、生生互动,机器从来没有参与。但智能技术的出现,尤其是通用大模型使机器可能作为教与学过程中的第三主体,直接参与教学交互,同时有助于应对学生学习的差异性。“换句话说,多年来一直强调的因材施教很有可能实现。”
他进一步解释,受客观条件,老师面对学生太多,无法全面顾及到个体差异,但人工智能可以精细刻画每一个学生的个体特点,针对学生特点提出不同的问题,设计适合学生的个性作业(即分层分类作业),在智慧批改中查漏补缺。
他以南洋理工大学、斯坦福大学课程形态的改变,以及美国赛达考试等为例展开。他介绍,人工智能相当于超级教师、万事通,把它植入到数字教科书里,教科书就不仅具有传统的视频音频,还有选择题交互,能直接回答学生的提问。这种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,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流程,也将彻底改变学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。
吴砥团队在宁夏做了持续7年的跟踪调研。“和我们意想中不同,宁夏在教育数字化的基础方面做得相当不错,比如师生终端条件相当好,即使是农村学校教学点,大平板普及程度也达到100%,省级信息中心线上数据全部汇聚。省平台和国家平台还能做到无缝访问,这就是典型的穿透式整合。”宁夏以区为单位建设数字化智能研究中心,区内所有老师都到中心进行交流。他以宁夏几所学校为例,展现了数字化赋能的巨大变化:教学水平稳步上扬,学生素质大幅提升,回流比例越来越高。“国家平台进行后台数据分析时,发现宁夏有一名同学访问频率非常高,定位找到后,确认他确实是在利用平台学习,成绩从中下游已进入到班级前15名,这是一个典型的受益案例。”
吴砥强调,在教育数字化推进过程中,一定要坚持应用为王。数字技术帮助教师进行创新教学,它可以做学习的咨询师、教学的设计师、课程的开发者、学习数据的分析师、学习活动的组织者、学习引导者和教学研究者。“所以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会越来越高,但机器只是作为老师的助手,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这个职业。”
教育数字化是数字中国建设战略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去年起,湖北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,已建成363个典型应用场景,13.7万名农村学生和城里的孩子同上一堂课。
吴砥认为,对教育数字化转型,已经没有多少人怀疑它的价值,但是如何规划,如何约束,如何发展,如何正确使用,发挥它尽可能大的作用,同时规避可能带来的一些风险,是眼下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。教育数字化转型成功,可以迎接更加美好的教育未来,实现更加差异化的教,更加个性化的学,更加精细化的管理,更加智能化的教育服务。所有孩子都可以同在阳光下共享优质资源,实现最好的人生发展。
(摄影:余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