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地动态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基地动态 >> 基地动态 >> 正文

转载:多项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,华师教授吴砥带领团队——奔跑在教育信息化“新赛道”上


转自湖北日报:http://hbrbshare.hubeidaily.net/hbshare/news/detail_index.html?contentType=5&contentId=855716&cId=0&tencentShare=1

近年来,人工智能、大数据和区块链、5G等新兴技术,推动智慧教育迅猛发展。而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,更引发全球性教育教学变革,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。

“在教育信息化的‘新赛道’上,如果不抓住机会,就会被别人甩在后面。”9月上旬,在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,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、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(华中)常务副主任吴砥教授说。

自2010年以来,吴砥教授带领团队,围绕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、教育信息化核心指标与绩效评估、师生信息素养评价、教育信息化标准与应用等方面持续开展研究,多项成果得到广泛应用。

记录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轨迹

2011年,教育部组织编制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(2011-2020年)》,并成立规划编制专家组,汇集了国内教育信息化领域20余位知名专家。时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的杨宗凯教授担任规划编制专家组组长;吴砥担任规划编制专家组秘书,并作为执笔人之一全程参与规划编制工作。

当时,为掌握全国教育信息化的有关基础数据,专家组开展了大规模的调研。“我们还动议建设全国性的教育信息化基础数据库,每年跟踪各省、市、县甚至每所学校的发展情况,并开展常态化的评估。”吴砥介绍,这个建议当年得到教育部肯定。

开展教育信息化评估,能精准衡量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,对促进科学决策、指导后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。而评估涉及三个层面——“区—校—人”,即区域和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,以及师生信息素养。

作为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(华中)负责人,吴砥带领团队服务国家、地方以及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,多年来成果累累——

连续8年承担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,每年发布《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》;

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指标研究成果被教育部采纳,正式列入《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》;

测算全国各省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数,每年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发布;

以研究成果服务基础教育,为省内外中小学校建设数字校园制定标准;

研发中小学生、教师信息素养测评系统,2016年至今,持续开展大规模中小学师生信息素养测评实践,覆盖100多万名师生;

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10余项,授权发明专利10项,参与研制国家标准13项、国际标准3项……

一组组数据、一项项成果,既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,也详实记录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轨迹。

为大规模在线教育献策

2020年,突如其来的疫情引发了一次“史无前例、世无前例”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。“停课不停教、不停学”,教育信息化有效支撑了全国近3亿师生开展在线教学。

疫情期间,吴砥承担了教育部科技司“在线教育发展战略研究”课题,面向东中西部地区一线师生开展关于在线教学情况的访谈,就疫情期间各地在线教学的基本形态、典型模式及教学效果等进行深入研究。他从师生信息素养的视角,分析了在线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,提出了应对大规模长周期在线教学、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相关建议。

吴砥还带领研究团队,参与承担疫情期间全国高校在线教学开展情况调研任务。在持续三周的前期准备工作中,他每天与分布在各地的团队成员召开视频会议讨论工作到深夜,反复打磨确定调研方案、线上指导系统开发和调研过程组织工作。团队一周内便汇聚了近600万高校师生和管理者数据,形成了涵盖基教、职教、高教在线教育开展情况的《新冠肺炎疫情重塑在线教育》研究报告,为疫情期间教育部相关政策施行和制定提供数据支撑。

“疫情防控时期的在线教学,是对师生信息素养的一次‘大考’,是对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示,也是对各地教育信息化队伍水平的实战检验。”吴砥认为,在教育信息化2.0的时代背景下,要主动抓住机遇、迎接挑战,重视师生信息素养提升,推动教师和学生主动适应信息时代、智能时代的教育教学变革趋势。秉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理念,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,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。

每年到一线跑100多天

开展精细化的教育信息化评估,需要大量数据作为支撑。为此,吴砥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到一线调研。多年来,他的足迹跑遍20多个省区市、500余所学校。

在多年的科研和社会服务中,吴砥有着深刻感悟:“做科研不仅要严谨、认真、细致,还有一个关键词——情怀。作为教育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,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。”

4年前到广西一个农村教学点调研,成为吴砥终生难忘的一次经历。那个教学点位于海拔1800米的山上,山路险峻。吴砥回忆,车在“之”字形的盘山路上拐弯时,司机先打一把方向盘,再向后倒车,然后再打一把方向盘才能过去。而倒车时,车后就是悬崖,司机必须把手刹拉起来。一路上,大家的心紧紧地悬着。

在这样偏远艰险的环境下,山顶上保留着一个教学点,有40多名学生,由一位残疾教师及其妻子在此坚守。看到这一切,吴砥一行人的眼圈都红了。令他们欣慰的是,教学点能上网,还有电子白板。

这次调研经历,让吴砥更加感受到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,也更加感受到教育信息化对于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。

“农村教学点的学生们要学音乐、美术、英语等,谁来教?可以通过‘空中课堂’,实现优质资源供给。”吴砥说,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我国探索出的一条促进教育公平、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。



关闭

联系人

徐老师

xujianeisr@ccnu.edu.cn

联系地址

武汉珞瑜路152号

华中师范大学 科学会堂

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(华中)

历史访问人数:

Copyright  © 2011-2024版权所有,All Rights Reserved